转鼓造粒生产工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复合肥生产的工艺方法,以下是对其生产工艺的详细介绍:
一、工艺流程
原料预处理:
将所需的原料进行粉碎、混合等预处理,确保其粒度和成分均匀。这些原料可能包括氮、磷、钾等基础肥料以及其他添加剂。
原料湿润:
对原料进行适量的湿润,使其达到适宜造粒的湿度。湿润的目的是增加物料间的粘性,促进颗粒的形成。这一步骤通常通过加入一定量的水或蒸汽来实现。
转鼓造粒:
将湿润后的原料送入转鼓造粒机内。转鼓造粒机是一个倾斜的筒体,筒体内部有特殊的结构以促进物料的翻滚和挤压。通过筒体的旋转,物料在筒体内不断翻滚、摩擦、挤压,逐渐形成颗粒。成球率高,可以达到70%左右,且返料粒度小,可以重新造粒。
颗粒干燥:
将造粒后的湿颗粒通过干燥设备降低水分含量,使其达到规定的干燥程度。干燥的目的是提高颗粒的稳定性和储存性,防止因水分过高而导致的结块和变质。
颗粒冷却:
对干燥后的颗粒进行冷却,使其温度降低,进一步提高颗粒的硬度和稳定性。冷却还可以防止颗粒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因温度变化而破裂。
颗粒筛分:
通过筛分设备,将不符合标准大小的颗粒分离出来,以保证产品质量。筛分分级可以确保产品的粒度均匀,符合市场需求。
成品打包:
将颗粒进行打包储存,以便于运输和销售。打包材料通常选择防潮、防破损的材料,以确保产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。
二、工艺特点
投资少、产量高:转鼓造粒生产工艺具有投资少、产量高的特点,适合大规模生产。
适应性强:该工艺可以适应多种不同类型的肥料生产,配方限制相对较小。
成品质量高:通过转鼓造粒机生产的颗粒均匀、紧实,具有良好的抗压性和稳定性。
三、技术要点
控制转鼓参数:转鼓的倾角、转速等参数对颗粒的形成和质量有重要影响。通常,倾角控制在3°~5°,转速根据直径调整(通常10~20r/min)。
调节水分含量:原料的含水量需控制在一定范围内(如≤5%),以防止预先结块。同时,在造粒过程中需适量添加液体粘结剂,以控制局部湿度。
优化内壁结构:转鼓内壁采用菱形或波浪形衬板,可增强物料剪切力与成粒效果。
控制温度:进口温度控制在40~60℃,可加速化学反应;出口温度通过通风调节,防止高温导致养分流失(如尿素分解)。
调整造粒时间:根据颗粒强度需求调整造粒时间(通常5~15分钟),过长易过粒,过短则松散。
控制粒径分布:通过筛网控制出料口尺寸,分级回料循环造粒,确保粒径均匀。
强度测试:通过跌落测试(>95%颗粒完好)或压力测试(>10N/粒)检验颗粒强度。
负压系统:转鼓内保持微负压,配合旋风除尘+布袋过滤,回收率>98%。